分类:抖音百科时间:2025-10-21 02:03:29浏览量()
枕戈饮胆
“枕戈饮胆”原意指枕着武器,口渴思饮,形容杀敌心情急切,毫不松懈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背景,战士们随时准备战斗,时刻保持警惕和备战状态。它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决心,即使口干舌燥也毫不在意,只要能胜利,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。这种精神体现了战士们的忠诚与勇敢,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。如今,“枕戈饮胆”也被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,时刻准备迎接挑战的精神风貌。

“枕戈饮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zhěn gē yǐn dǎn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杀敌心情急切,毫不松懈,时刻准备迎战。其中,“枕戈”指睡在武器上,表示随时准备战斗;“饮胆”则原指卧薪尝胆,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,发愤图强。
这个成语出自《晋书·刘琨传》中的“吾闻宁戚饭牛山,食不甘味,卧不安席,鼓琴夜吟,恨无上天之梯,致可与之俱升。夫朝臣多在门下,宜危身守位,危言危行,以侍陛下。汉高祖与项羽战于鸿门,项羽曰:‘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’此言非虚,真英雄所处,有志之士,岂可久处人下!”
此外,“枕戈饮胆”还与另一个相关的成语“枕戈待旦”有所区别。“枕戈待旦”意指随时准备杀敌,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,形容时刻警惕,准备迎战。
总的来说,“枕戈饮胆”强调的是一种随时准备战斗、不松懈的精神状态。

枕戈饮胆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典故,具体情节如下:
公元前206年,项羽率领的楚军与刘邦的汉军在巨鹿(今河北邢台市)展开了一场重大战役。项羽率领的楚军人数众多,装备精良,而刘邦的汉军则相对较弱。在战斗中,项羽的军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,而刘邦则被迫撤退。
在战斗结束后,刘邦派士兵去偷袭项羽的营地。然而,项羽在睡梦中得知了这一消息,他迅速起床,拿起宝剑,不顾一切地冲向敌营。在战场上,项羽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决心,他挥舞着宝剑,与敌军展开了激战。醉终,项羽成功击败了敌军,保卫了自己的营地。
这个故事传颂千古,人们用“枕戈饮胆”来形容人心惶惶,时刻准备迎战的情景。同时,这个故事也展现了项羽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战斗技巧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建议查阅相关历史书籍或咨询历史专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