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抖音百科时间:2025-01-16 16:05:03浏览量()
置之其坐
“置之其坐”中的“置”,意为放置、安放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某物放置在它的座位上,比喻放任自流,不加约束或干扰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,原文是“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,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,端正而不知以为义,争权而不胜其祸,使天下之民,不敢自安其处,而时无一切,刑罚不施,道不拾遗,国无盗贼,万物皆得其宜,莫知其所始,莫知其所终,此之谓至治之世。”这段话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,其中“置之其坐”也暗示了一种顺其自然、不加干预的态度。
环境简介:这个成语背后的社会环境,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。在那个时代,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、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“置之其坐”成为了一种象征,代表着对事物自然发展的尊重和顺应,反对过多的人为干预和束缚。
“而置之其坐”的“置”的含义是放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它的座位上,比喻放任不管,也比喻以某种事物为对象,任凭其自然存在。它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的“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,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,何则?以其无用而才无所施也。故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彼已任之,夫知有所待而后当,其所待者特未定 。”
“而置之其坐”的“之”字在这个成语中是代词,具体来说是“它”的意思。这个成语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,原文是“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”,意思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胜过百万大军。这里的“之”指代前文提到的“辩士”,即能言善辩的人。
所以,“而置之其坐”中的“之”字作为代词,替代了前文提到的“辩士”,意指把“辩士”放在它的座位上,也就是放在它的座位旁边或者位置上。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巧妙的言辞来说服他人,达到自己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