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快手百科时间:2025-10-15 02:02:24浏览量()
救火投薪
“救火投薪”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,出自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。它讲述的是战国时期,魏国大将侯赢设计救下了被燕军围攻的赵国都城邯郸。侯赢通过献计,让赵国将颜斶假装投降,并在魏王面前大肆宣扬颜斶的品德如何高尚。魏王听闻后,果然对颜斶产生敬意,从而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。然而,当赵国被救出后,颜斶却拒绝接受魏王的封赏,并说: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。投之江中,可使全舟不沉。”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“救火投薪”,用来比喻方法不对,反而会把事情弄糟。

“救火投薪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指往火里扔柴火,比喻因为方法不对,虽然有心消灭祸患,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。这个成语来源于《邓析子·指略》中的记载:“其父有贤子,而为人所害,将杀之。鞅闻之,自请罪,其父曰:‘吾欲杀之,何也?’鞅曰:‘欲杀之,何也?’曰:‘往杀之,是谓借刀杀人。’鞅曰:‘幸而杀之,必不免于身;以子之不遇时,投靠赵襄子,必得重赏,以儿之不遇时,投靠韩魏,必得轻赏。何故也?’其父曰:‘救火投薪,助长风势。’”
这个成语所蕴含的道理深刻而警示,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,避免因方法不当而导致事与愿违,甚至使问题更加严重。
因此,“救火投薪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劝人不要因为方法不对而适得其反,要懂得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解决问题。

“救火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通常指对火灾现场进行灭火和救援的活动。当发生火灾时,人们会拨打火警电话(如中国的119),消防员会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灭火、疏散人员、抢救财产等救援工作。
救火的目的是尽快控制火势,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。消防员在执行救火任务时,通常会穿着厚重的消防服、携带呼吸器等专业装备,并使用灭火器、水枪、泡沫等灭火工具进行灭火。在某些情况下,消防员还需要进入火场内部进行搜救被困人员或排除危险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