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快手百科时间:2025-10-16 06:00:50浏览量()
玉湲,古称玉溪,又名通海、建水,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。玉溪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公元前279年的战国时期。当时,楚国在此筑滇池城,为滇国故都。秦统一中国后,设堂琅县,为玉溪建置之始。唐南诏时,通海已发展为滇中重镇。明清时期,玉溪成为滇南经济文化中心。玉溪盛产普洱茶,自古有“茶树之乡”的美誉。此外,玉溪还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,如秀山历史文化公园、红塔山森林公园等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。

“玉湲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yù yuán,出自《文选·王褒〈洞箫赋〉》。原文为:“惟汉二十二世,所任诚不良,沐猴而冠带,知小而谋强。犹豫不敢断,因狩执君王。白虹为贯日,己亦先受殃。贼臣持国柄,杀主灭宇京。荡覆帝基业,宗庙以燔丧。播越西迁移,号泣而且行。瞻彼洛城郭,微子为哀伤。”其中,“玉湲”一词在这里的含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:
1. “湲”字有水的含义,如“湲湲的泪水”,因此“玉湲”可能指代一种美玉般的水。
2. 在《文选》的语境中,“玉湲”与“流离”并列,形容流亡失所的景象,如“玉湲流离,罗子抱马”。
3. 另外,“玉湲”也出现在一些古籍引文中,如《广雅·释诂》中提到“玉湲,亦水名”。
综上所述,“玉湲”的来源主要是《文选》以及相关的古籍引用,并通过这些文献的描述来体现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象。

玉璲,又称玉玺,是古代帝王用来加盖在重要文书上的印章。这种印章通常由玉石雕刻而成,形状像一个扁平的长方形,中间有一个孔,可以穿线系在丝带上。玉璲不仅是权力的象征,还代表了皇帝的权威和合法性。
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玉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和规定。据《周礼》记载,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玉璲,其他官员则无权使用。而且,玉璲的使用也有严格的时间和场合限制,例如在重大祭祀活动中,皇帝才有权使用玉璲。
此外,玉璲的雕刻工艺也非常讲究,通常采用优质的玉石材料,并由经验丰富的工匠精心雕刻而成。因此,玉璲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。
总之,玉璲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要印章之一,代表着皇权和至高无上的权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