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抖音百科时间:2025-09-25 02:37:48浏览量()
《塞下曲》是乐府旧题,属于《鼓吹曲辞》,内容多写边塞战争和西北边疆的风光,以及英勇的战士事迹。其中,有多个版本,以下是其中两首的诗文:
版本一(卢纶):
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
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
这首诗描绘了守关将士在夜晚追击逃兵的场景,通过“月黑雁飞高”和“单于夜遁逃”等词句,展现了战前的紧张氛围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。
版本二(卢纶):
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
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
这首诗与第一首内容完全相同,只是排列顺序略有差异。两首诗都通过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西北边疆的辽阔和战士们的壮志豪情。
此外,还有其他诗人创作了《塞下曲》,如:
李益:
回乐烽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
不知何处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。
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,通过“沙似雪”和“月如霜”等词句,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美的氛围,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
总之,《塞下曲》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的诗篇,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战士事迹,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《塞下曲四首·其三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。全诗如下:
蝉鸣空桑林,八月萧关道。
出塞入塞寒,处处黄芦草。
从来幽并客,皆共尘沙老。
莫学游侠儿,矜夸紫骝好。
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边塞生活的艰辛。首句“蝉鸣空桑林”以秋蝉在枯秃的桑林中呜叫,渲染了边塞的荒凉和凄凉之感。第二句“八月萧关道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,八月是秋季,萧关道是边塞的道路,给人一种苍凉、冷落的感觉。
后两句“出塞入塞寒,处处黄芦草”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,出塞入塞都充满了寒冷,而黄芦草则更是增添了凄凉之感。
醉后两句“从来幽并客,皆共尘沙老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,幽并两州都是边疆地区,这里的客人都是与尘土、沙石为伍的人,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无奈。
醉后一句“莫学游侠儿,矜夸紫骝好”则是诗人对游侠儿的劝诫,不要像他们一样矜夸自己的骑射技能和豪华生活,因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能够扎根边塞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。